
媒體看國信|奮楫逐浪 向海圖強 董韶光榮膺“青島市現代海洋杰出英才”

6月8日下午,青島市經略海洋工作會議暨市委海洋委全體會議召開,會上宣布了首屆青島市現代海洋英才名單,3人為“青島市現代海洋杰出英才”,7人為“青島市現代海洋英才”,充分肯定他們在促進海洋領域科技創新、成果轉化,推動海洋傳統產業轉型、戰略性新興產業突破發展等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。青島國信集團副總經理、國信藍谷公司董事長董韶光榮獲“青島市現代海洋杰出英才”。《青島日報》專版報道現代海洋英才風采。

《青島日報》第五、六版




董韶光:創新打造全球首艘深遠海“養殖航母”?
青島是我國藻、蝦、貝、魚、參五次海水養殖浪潮的發源地。2022年,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“國信1號”在青島交付運營,標志著我國深遠海大型養殖工船實現零的突破,承載著青島繼續引領第六次海水養殖浪潮的夢想。“國信1號”的誕生,離不開養殖工船創新團隊,而團隊帶頭人正是青島國信發展(集團)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、青島國信藍色硅谷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董韶光。
“我國是名副其實的漁業大國,但目前還有很多現實問題需要突破,比如陸地、近海養殖面積減少,捕撈量整體下降。在不斷調研中,我們認為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是深遠海養殖,并且看好了養殖工船的發展潛力。”董韶光說。
“國信1號”是全球首艘養殖工船,因此在初建階段,船如何造、魚如何養、產業如何落地,一個個難題擺在面前,沒有任何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鑒。“前方沒有路,那是因為我們還沒有走過。”董韶光帶領團隊與科研機構合作,經過創新攻堅,“國信1號”于2022年5月建成運營。
“‘國信1號’一方面可發揮船舶游弋屬性,移動躲避臺風赤潮等惡劣氣候,選擇最佳海域、最宜海況進行養殖;另一方面可發揮封閉艙養的可控性,有效確保工業化、智能化養殖手段的建立和升級,從而將廣袤的深遠海變成供應優質蛋白的藍色糧倉。”談及深遠海養殖工船的養殖優勢,董韶光表示。
2022年9月,“國信1號” 養殖工船首批大黃魚起捕上市,市場反應熱烈。“我們為何選擇首先養殖大黃魚?其實是根據種質資源、市場接受度、價格等10余項因素綜合考慮的結果。” 董韶光介紹,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,那就是大黃魚是最難養殖的海水魚之一, “我們決定先從最難的品種開始突破,來驗證養殖工船的可行性。解決這個問題后,再養殖其他魚類,我們有信心和把握。”?
眼下,董韶光正帶領團隊開展后續養殖工船的建造籌備工作。他說,2023年,國信集團將推動至少6艘養殖工船的建設,其中1艘30萬噸級,相較“國信1號”將是質的提升。未來5年,國信集團將陸續投資建造50艘養殖工船,形成總噸位突破1000萬噸、年產海水魚40萬噸、年產值500億元的深遠海養殖船隊。
“未來,我將帶領團隊繼續以逐夢深藍的勇氣,以‘耕海牧漁,工船引領’的實干精神,引領行業變革,讓養殖工船成為中國的一張新名片。”董韶光說。




來源:青島日報
編輯:王照宇
審核:祁文利
